面试是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的必经环节, 要想在面试过程中胜出, 首先要了解近几年面试试题的命题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面试准备环节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以下是成公教育带来的“2024国考面试知识产权局考什么?如何备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
面试是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的必经环节, 要想在面试中胜出, 必须要了解近几年面试试题的命题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试准备环节中做到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01面试形式
中央部委, 即中央党群和国务院各部委的简称, 在历年国考面试中通常采用统考的方式进行考察。但是自 2020 年之后, 中央部委开始独立命题, 单独组织面试。中央部委的面试多以结构化面试为主, 个别部门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曾组织过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
02面试时间和题量
若采用统考试题, 每天由全国统一命题机关命制 2 套题目, 每套题目数量 5 道,各招考单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半天 1 套题或全天 1 套题, 也有个别部门从中选择 3-4 道题进行考察; 若采用独立命题, 面试题量在 3-5 题不等, 如中纪委 3 道题目、审计署 3 道题目、 发改委 5 道题目。
一般情况下, 使用统考题的岗位面试总时间是 25 分钟, 每题单独思考作答, 不单题计时, 剩余 3 分钟或 5 分钟时会有提醒。在近两年的独立命题中, 各部门也基本都采用 5 分钟 1 道题的时间量, 如 3 道题 15 分钟, 4 道题 20 分钟, 以此类推。
03考场安排
考场有桌椅, 提供草稿纸和笔; 文字材料、 漫画、 图表有题签, 考官会读没有题签的题。如果是材料套题, 提前 10-15 分钟在备考区阅读材料, 备考区提供纸笔, 可在材料和纸上写字记录。
04考务分析
中央部委涉及的部门较多, 一般以考察常规题型为主, 主要有解决问题、 现象认知、 观点认知等题型, 并且与公务员日常工作高度相关。这就要求考生要对政府日常事务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并积极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现象。但随着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 近几年也会对情景模拟、 反驳、 漫画、 人岗认知等题目进行考察。
★命题特点一:政府实务类题, 交叉考核, 综合能力要求强上图中, 政府实务类题包括解决问题类 (32. 5%), 组织活动类 (20%), 情景模拟 (6%) 这三类题就占了将近 50%的比重, 显然是备考的重中之重。但是, 这些题目对考生单一能力的要求在降低, 而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在增加。
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处理的问题由单一矛盾向复杂矛盾转变。比如 2023 年 3 月 29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试题: 你的同事小韩是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 一位大爷替儿子去窗口办理业务, 但没带齐相应证件, 小韩不耐烦说自己要下班了, 让大爷明天再来办理, 大爷为此非常生气, 说要找领导投诉。你作为小韩的同事, 怎么对小韩和大爷进行劝说, 请现场模拟。这样的特殊题型处理矛盾也多样化了, 有办事的矛盾,有工作态度的矛盾, 涉及主体也多元化, 有大爷, 大爷的儿子, 小韩, 考生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思考。
★命题特点二: 国家政策讲政治, 社会现象近民生认知类题开始侧重政治理论的考察, 比如 2023 年 4 月 18 日中央办公厅试题: “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 作决策、 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 也不因循守旧, 保持历史耐心, 坚持稳中求进、 循序渐进、 持续推进。” 谈谈你对 “历史耐心” 的理解。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和对国家政策有深刻的解读。除此之外, 中央部门面试也非常重视考生日常的积累和阅历。2023 年 4 月 18 日中央办公厅试题: 目前有些城市兴起阳光驿站, 有效地解决了快递、 外卖小哥新就业群体休息、 饮水、 充电、 如厕等现实需求, 给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等提供了便利。对于阳光驿站你认为如何能够长效开展? 这类题目和我们日常生活很贴近, 要求学生平时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有真切的体验才能有效作答
★命题特点三: 既要在经历中认清自己, 也要通过经历来展现自己近几年来, 面试题目的设置有越来越新颖的趋势, 更加注重细节。比如 2023 年 3月 29 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试题: 为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 你单位准备举办一场改革开放征文比赛, 你认为举办本次活动哪两个环节最重要? 并就其中一环节进行具体阐述。此题只考察学生对于征文活动的某个细节的作答, 注重活动流程的细节。
另外一方面, 比如 2023 年 4 月 2 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试题: 你单位为了更好的质量和效果, 组织退休职工去新的机构体检, 体检当天人很多, 协助的工作人员不够。退休职工有很多不满:甲: 觉得新的体检地点太远乙: 觉得智能叫号不会用丙: 觉得早餐不好吃丁: 觉得不如别的体检机构。对此, 领导让你处理, 你会怎么办?
此类解决问题类的题目, 更加重注各种细节矛盾, 考生解决要做到逐一问题, 逐一细节解决
05试题感知
当前, 《我在故宫修文物》 《了不起的匠人》 《天工苏作》 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播出后受到一片赞誉。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主要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活力, 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具有深刻意义。这些纪录片广受赞誉, 反映出当前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愈发闪耀。
在如今网剧盛行, 影视剧铺天盖地的环境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能广受赞誉, 活力 “出圈”,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 这些纪录片的选材多以民间艺人或是工匠为主角, 以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传承为题材, 贴近生活的同时, 文化氛围十足, 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 备受赞誉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认同与共鸣。
另外, 当前, 从国家到地方,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这也为国人重新认识和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思潮。其次,拍摄纪录片的团队非常专业, 拍摄的手法写实、 真实、 现实, 把工匠精神这件严肃的事讲得细腻、 温软且富有人情味, 符合大众口味。最后, 这些纪录片所传递的核心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正确引导社会风气, 给人以鼓舞, 能引导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到保护非遗的队伍中来。所以, 这么有意义的纪录片怎么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 我认为可以有如下三点措施:
第一, 政府有关部门要持续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 大力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号召大家重视对非遗的保护, 例如文化和旅游局, 广电局, 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手,利用短视频平台和官方的微博、 微信公众号播放相关视频, 并创新思路, 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 各视频平台和拍摄团队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要多拍摄和推出保护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 片段,以更加优质的内容激发广大群众的兴趣, 以更宽的渠道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 让科技进一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可以通过小程序、 AI 技术让群众参与其中, 改变以往群众旁观者的身份, 以 “沉浸式” 的体验, 让人民群众更加立体化地感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