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区直事业单位面试已经开始,今日开始面试,拿到题目如何解答?今日成公教育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4年2月29日下午内蒙古区直事业单位面试题解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查漏补缺。
第一题:脚下带泥,身上带土,你怎么理解?谈谈对你今后工作有何启示。
【成公解析】
各位考官,在这句话当中我看到了一个词,叫泥土,有句话说的好,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饱含多少真情。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我想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点,脚下带泥。在阿拉善盟有一位执着的老人,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荒漠戈壁中,治沙造林改善家乡恶劣的生态环境,他就是原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苏和老人。苏和长期在家乡额济纳旗工作,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家乡生态的恶化。2004年他主动申请放弃在城市安逸舒适的生活,带着家人,浑身泥土,硬是人工栽植梭梭苗3000亩约9万株,补植补造梭梭林4800亩,形成了宽500米、长3公里的一大片林地,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梭梭在沙漠扎根,苏和像梭梭一样,也在生命禁区扎下根来,脚下带泥,只为防风固沙,绿化家乡。
第二点,身上带土。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要想把这个生态屏障建设好,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内蒙古人民,身上带土,团结一心,把内蒙古建设好。就像当时蒙草集团良繁技术研究院研发部负责人刘思泱说的:“当时我正在分摘组培苗,两手满是泥土,但是总书记还是亲切地跟我握了手,我特别激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乡土植物引种驯化工作的信心。”所以当总书记再次来到内蒙古时,看到内蒙古的生态变化,让她倍感自豪。靠着这样身上带土,脚下带泥,心中有盼,她勇担使命,不负艰辛,久久为功,真正把实验成果落实到生态修复的实践当中去。
第三点,心中有民。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只有真正脚下带泥,身上带土,才能更好地为百姓解决问题,建设好靓丽内蒙古。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总书记所提到的“三味干部”,让自己多点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毕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任何工作的时候把人民群众当作生活冷暖的先知,当作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才能更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所以依然需要深入基层,做到“深实细准效”和“四不两直”,扎根基层,沾满泥土,实际了解百姓的事事顺心,所忧所盼,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第二题:科学的技术对于防沙治沙至关重要,对于今后探索和推广科学防沙治沙的模式,提出你的建议。
【成公解析】
各位考官,2024年是“世界防止沙漠化和干旱日”的第30周年,可见,各国都会因为土地沙漠化所困扰,但同时各国也一直在积极贯彻落实防沙治沙的理念。我们国家也一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大力开展防沙治沙行动,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但是要想实现防沙治沙,要靠投入、靠政策,但是治得好不好、效益高不高关键要靠科学技术。对于今后探索和推广科学治沙防沙的模式,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点,遵循自然规律。我国沙区自然条件各异,必须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我们也知道,大自然也有其自行修复的功能,我们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再结合防沙的经验,寻找出不会违背自然的治沙手段。就像视频当中提到的,我们在治沙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利用其他资源,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治理。同时我们可以学习阿拉善,发展沙文化,积极开展造林种草,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实行沙地治理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形成防沙治沙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逆向拉动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第二点,科学研究推广。防沙治沙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要想实现最终目标,就要进行多部门、多学科、多角度的联合攻关。找到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像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微创植树是当地探索出来的治沙新方法,实现了10秒钟种活一棵树。所以各地也要积极研发各种科学技术,实现像领导人所说的: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到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科学指导全国的防沙治沙工作。
第三点,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面对的土地荒漠化、黄沙漫天的情况不一样,而且地域不同,土地的质量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在探索科学治沙模式时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做到因地制宜就要做到领导人所说的: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了解本地特色,针对本土特点,形成针对模式,才能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防沙治沙是一场持久战,只要坚持不懈,必定能走出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