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报考2025年教招考试的考生需要了解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与预防的考点,具体内容请看成公教育整理的“2025教招综合素质考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
一、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或其他媒介。
1.传染病患者
是指病人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症状和体征的人。
2.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分为健康、潜伏期和病后携带者三种。
3.受感染的动物
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侵入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的唾液、痰以及鼻咽分泌物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等作为媒介,经过呼吸道侵入机体,感染疾病,如麻疹、流感、猩红热等。
2.水、食物、苍蝇传播
病原体由口通过胃肠道侵入机体,使人受到感染。饮食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伤寒、菌痢、甲型肝炎、蛔虫病等。
3.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有两种形式,即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4.医源性传播
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疾病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血液、注射等造成疾病感染,如输入了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而感染上乙型肝炎,又如与某种病原携带者共用了注射器而感染上疾病等。
5.虫媒传播
因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跳蚤、虱子及白蛉等叮咬人体而传播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
6.土壤传播
人体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土壤而感染疾病,如破伤风、钩虫病等。土壤传播与儿童接触土壤的机会及卫生习惯有关。
7.母婴传播
病原体从母亲传给亲生子女。
(三)易感者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早发现传染病病人
早隔离病人是管理传染源的重要环节。可疑传染病也应隔离。
2.做好疫情报告
托幼机构的保健室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组织。
要求家长在病儿隔离治疗后,完全恢复健康时持健康证明才能入园。
3.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
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也有“一般”“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分。对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常依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托幼机构应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彻底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室内经常打扫,减少尘埃,使病原体失去适宜的生存与繁殖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
1.非特异性措施
增强幼儿体质,提供合理营养(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等。
2.特异性措施
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提高幼儿抗感染的能力。